《中国匠心——中国传统金属工艺及创新》积极开展现场教学
——走近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连发锡铺
2023年10月28日上午9:00华侨大学泉州校区与厦门校区两校区进行融合教学改革,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连发锡铺顺利开展现场教学。参与本次现场教学的有机电与自动化学院刘华老师、尤芳怡老师、苏琳芬老师以及《中国匠心——中国传统金属工艺及创新》课程的全体学生。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让同学们更好地深入地了解到泉州的非物质文化,《中国匠心——中国传统金属工艺》的课堂来到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老师的讲解中,惠安石雕、永春纸织画、惠安木雕、泉州妆糕人、泉州彩灯让同学们看到了泉州的物华之美和民间瑰宝;惠安女服饰、蟳蜅女习俗、灵源万应茶、安海嗦啰嗹习俗让我了解到了浓情闽南的民俗之风;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德化瓷烧制技艺、泉州竹编、永春香制作技艺令人不禁感叹匠心营造、天工之巧。除此之外,大家还在现场有幸聆听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黄雪玲女士对江加走木偶头来历以及制作的分享。离开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师生一行来到位于西街54号的连发锡铺,对锡雕工艺进行了现场教学;据悉这是源于打锡街且泉州目前仅存的一家古老的锡铺。
在现场教学的过程中,张芯怡同学说到,“很高兴有这样一次机会切实地了解到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能开展这样的现场教学,能以线下研学的方式了解到更多的中国传统工艺,也能更加深刻地增强自己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许新悦同学也说到,“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让同学们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了解相关传统工艺知识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增强了自己的文化自信,更有底气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因为这一次对泉州非物质遗产的了解,作为一个四川人,我又再一次的为泉州的魅力着迷”。
本次《中国匠心——中国传统金属工艺及创新》以两校融合的方式开展,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连发锡铺进行现场教学,加深了同学们对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也体现了课程开展的意义:让学生们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

同学们在非遗馆外合影